这篇文章的作者把和孩子的每一次博物馆参观都视为一次旅游,总结出博物旅游的四个境界,并推荐了怎么样给孩子最高阶博物旅游的四个办法。
十一国庆节,有计划带娃逛博物馆的父母,可以先看这篇的经验。
文 | 三川玲(童书出版人) 本文来源:公众号“童书出版母亲”。
相信几乎所有些父母,自己都去过博物馆;也相信几乎所有些父母,都带我们的孩子去过博物馆。
大家家也同样这样。作为热爱文化的文静年轻人,可以不去胜地参观,可以不去商场购物,可以不去餐厅美食,可以不去探亲访友,但必然会去的就是博物馆。我和丸子父亲(注:本文作者的女儿叫小丸子,今年7岁了),这么多年来外出游历,每到一地必去的就是博物馆,反复多次去的也是博物馆。
世界标杆性的博物馆,去过法国巴黎的卢浮宫,美国纽约大都会,英国伦敦的大英,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,梵蒂冈博物馆,北京的故宫等等;
艺术类的博物馆,去过巴黎的奥赛、蓬皮杜,纽约的MOMA,英国剑桥艺术博物馆,伦敦的泰特现代艺术馆等等;
名人的博物馆,去过法国的莫奈、雨果、毕加索、罗丹博物馆,威尼斯的古根海姆夫人博物馆,伯尔尼的爱因斯坦纪念馆,意大利达芬奇博物馆等等;
历史的博物馆,去过法国的凡尔赛、荣军院、枫丹白露,罗马的国家博物馆,英国剑桥博物馆,柏林的柏林博物馆、犹太人博物馆、柏林墙博物馆,尼泊尔加德满都老皇宫博物馆等等;
行业类的博物馆,去过巴黎的陶瓷博物馆,马爹利家族博物馆,日内瓦钟表博物馆,威尼斯的玻璃博物馆,苏格兰的威士忌博物馆,温布尔登的网球博物馆,东京宫崎骏的吉卜力美术馆等等。
这类是海外的博物馆。而在国内,生活过的、去过的城市,也是把去博物馆、美术馆作为平时生活的一部分。
如此算起来,去过的博物馆数目的确挺不少。但其实仔细想一想,由于不喜欢购物,所以每次出去旅游,几乎就是博物馆之旅。看博物馆的时间,几乎占据了旅程的大半。所以,看这么多的博物馆也就非常正常了。
其实,我想,大伙把自己去过的博物馆列出来,也会同样的惊人。而且,自从有了孩子之后,作为爸爸妈妈更想带孩子去博物馆了。有些时候,即使是自己不有兴趣的博物馆,也要带孩子去看。
但,正是开始携带小丸子去看各种博物馆的时候,大家开始深思:为何带孩子去看博物馆?这让大家重新审视了什么是艺术,什么是生活,什么博物馆,博物馆的价值在哪儿……
下面,我结合大家家的历程,把看博物馆分为四个境界:
▋第一个境界,朝圣博物馆,叫做高山仰止。
每个热爱文化的人,都了解博物馆是文化之宝,虽然大家不知道每一件作品的详细情况,但大家都无比敬仰它们的价值。
当我首次听到“不明觉历”这个词汇的时候,我立刻就想到了博物馆。我相信,绝大部分的人都不了解博物馆里就算百分之一的常识。但,这丝毫不影响大家对博物馆的敬仰和崇拜之情。
这其实很正常。当大家在博物馆里,看到耳熟能详的蒙娜丽莎、大卫、维纳斯、向日葵、星空、睡莲、思想者这类人类文化的瑰宝;看到大家在书本上学习的拿破仑、雨果、爱因斯坦、达芬奇、卢梭这类人真实的生活场景。我相信,其他人都会感到无比的震惊,无比的激动。
所以,最初去那些著名的博物馆,怀着膜拜的心情,朝圣的心情,去探寻,去印证,是非常正常的。
▋第二个境界,研读博物馆,叫做曲径通幽。
我和丸子父亲,每次去卢浮宫,都会整整用到一天的时间。的确,里面太多太多好东西了。毫不夸张地说,每个展厅,都值得用一个星期去观赏;每一件作品,都值得用一整天去揣摩。
最初,每到一个博物馆,即使预留再多的时间,也不够整个浏览一遍——看一个博物馆所消耗的体力,绝对不比一项激烈的运动项目少。而且,那样多的作品,短期内密集地看下去,会产生审美疲劳的。
后来呢,伴随看的博物馆增多,心情也就不那样激动了,心态也不那样着急了。
于是,每次去博物馆,只挑一个小的展厅去慢慢看,细细看。虽然也花费了不少时间,但每一个作品却可以好好地赏析了。在莫奈的作品前,静静地坐上十分钟,你会有以往绝对不会有些崭新体验。
有一次,我去卢浮宫,就专门看有孩子和妈妈的作品。结果,拍摄了这个主题中的几百幅画作和雕塑,感觉很有意思。
▋第三个境界,享受博物馆,叫做闲庭信步。
博物馆到底该如何看呢?在前两个境界中,大家常常会租用解说耳机,会购买导览的手册,会拍摄很多的照片,甚至,会拿上画笔在作品前临摹。
这类,都是“知道”和“领会”作品的做法。但,伴随心态的调整,你会发现,你从学习的状况,会慢慢过渡到赏析的状况。也就是说,你不是来记住作者和作品的名字,而是感受它所带来的美的。
那样,你喜欢的作品,就多看一会;不喜欢的,就扫过去。该吃饭就吃饭,该休息就休息。艺术,是为生活服务的,而不是制约生活的。
我的一位朋友,对我说,“不要去到一个城市,就着急把所有些地方看完。假如你非常喜欢这里,一定会再来的。留到下次,不怎么样吗?”
的确,前次,我去枫丹白露宫,喜欢那里的宫殿,喜欢那里的庭院,喜欢那里的丛林,喜欢那里的小径,喜欢那里的环境。但,大家只有一天的时间,真的是意犹未尽。
(枫丹白露宫是法国最大的王宫之一)
而今年新年的这次,大家全家干脆在那里住了几天,就住在宫殿门口。天天,大家在宫殿里跑步,在池塘边看天鹅,在树林里画画,在草地上野餐,悠悠闲闲地、从从容容地感受了枫丹白露式的艺术生活。
▋第四个境界,融入博物馆,叫做相忘江湖。
最初去博物馆,是去记住。记住那些作者和作品的名字,与拍卖的价格,以便向其他人讲述。同时,还要和作品合影,以证明自己来过。
但,当大家不再需要发微博微信,无需写观看笔记,无需向其他人证明什么的时候。我发现,我找到了看博物馆的最好状况:就是忘记这是一座博物馆,只把它当作是一个有意思的地方。
忘记了大师,忘记了帝王,忘记了天价,忘记了历史。而我收成的呢,则是记住了那种感觉——把那份感动,留在我们的内心。
我想,每一位创作者,在创作作品的时候,是不会考虑每平方尺多少价钱的,是不会想到我们的身份地位的,是不会想到其他人的评价和评论的。他最关心的,是把我们的情感,如何用作品表达出来。我觉得,在博物馆里,达到了这种境界,才算是和作者有了真的对话的可能。也真的领会到了作品的魔力,从中汲取养分并归于生活。
从博物馆里走出来,把最好看的好的感悟,融为了自己内心精神的一部分。这应该是看博物馆的最高境界了吧。
有了这四个阶段,大家再聊聊父母带孩子去博物馆,怎么样从第一个阶段,顺利过渡到第四个阶段。很奇特的是,这个过渡很之快。只须父母尊重孩子的真实体验,你就会发现孩子其实是最懂如何去看博物馆的。
▋第一,孩子不会崇拜博物馆,反而有一种平静的心态。
大家带小丸子去欧洲,由于她喜欢画画,就想当然地觉得应该带她去看不少的绘画作品。但,当大家身处奥赛美术馆,指着莫奈、梵高的作品,对小丸子说,“快看,这是最伟大的画”时,小丸子却对这类让成年人如雷贯耳的名字,充耳不闻。看那些名画的眼神,完全不比看《绝对孩子》那样闪闪发光。
这倒是给我上了一堂课。大家大人容易被知名度吓倒,被价格误导,当大家心里先有了“这是一个著名作品”的想法的时候,看作品自然也就有了先入为主的崇拜。可能,孩子们平等对待每个作品的态度,才是正确的。
▋第二,去博物馆不是学习,更不要考试。
不少父母告诉我,她携带孩子难得来一次北京,想让孩子看一些博物馆,让我推荐。我问她,要看多少。她说,一天至少要看四五个。我说,那还不如不看。把孩子的审美和身体都累着了,孩子可能从此后就再也不想去任何的博物馆了!
父母的期望是一回事,孩子的感受则是另一回事。当父母携带孩子看博物馆的时候,绝对不要告诉孩子,“这是为你好,为了叫你学习更多的常识才来的”,而看了博物馆之后,更不要考试孩子记住了多少。
著名的博物馆都非常大,孩子不要说看,即使在里面走一圈,都是一个挑战。在奥赛的时候,小丸子对不少作品都是走马观花,但对一个巨大的雕塑却十分有兴趣。于是,大家就停留在那里,一边看雕塑的所有细节,一边依据雕塑揣测,“瞎编”一个神奇的神话故事。
然后……然后,大家就出去玩儿了。
▋第三,比去博物馆更要紧的,是学习的兴趣、快乐的心情。
不少父母一讲到去博物馆,就特别紧张,一是要孩子遵守各种规矩,二是需要孩子学习不少常识。这本身就束缚了孩子的天性,让孩子感到不自在。
那样,有没既让孩子非常轻松,还可以真的领会到艺术魔力的办法呢?我问过海外的博物馆,不少博物馆都有专门针对孩子们参观和学习的服务。譬如老师提前预约,就能携带孩子去美术馆里上一堂美术课。
我见过在梵高的原作前面上的美术课。地板上坐了十几个孩子,老师则指导孩子画源于己心目中的星空。我看到孩子们画的真的是天马行空,而老师也丝毫不在乎。
父母带孩子去博物馆,怎么样让孩子维持兴趣并得到快乐,比学习到了多少常识更为要紧。这就需要父母要考虑到孩子的同意能力,找到适合的方法。
在看了奥赛美术馆之后,大家问小丸子,还去不去卢浮宫了。她回答说,看奥赛看的非常累,不去卢浮宫啦。然后,大家再问她,喂鸽子去不去。她说,当然去啦。
于是,大家就在卢浮宫前喂鸽子。
后来,大家几次都在卢浮宫外面玩,有时是喂鸽子,有时是跑步,有时是和各种狗狗玩儿……总之,一步之遥的卢浮宫,就一次次地和小丸子错失了。
可是,当大家看到小丸子在那里玩儿得兴高采烈的时候,我就会想,这类草地、这类树木、这类云朵,还有塞纳河的河水,天空的彩霞和阳光,不也在当初感染了莫奈这类画家吗?假如孩子在这种环境下,感到快乐,应该也能领会到艺术的美好吧。
▋第四,忘记了的,就是收成了的。
在巴黎的历程,彻底让大家调整了旅途的规划。博物馆的重要程度大大被减少了,而大家和孩子一块去做的,是发现异国的生活之美。
或者是房子,或者是道路,或者是动物,或者是树木,甚至是小草和苔藓。然后,大家度过了一个很轻松和惬意的假期。
而就在我有的遗憾,小丸子没看更多的博物馆的时候。她在枫丹白露的夕阳之下,坐在树旁,画起了她心爱的天鹅。
当大家来到威尼斯的时候,大家就把古根海姆夫人艺术馆,当作一个很有趣的地方介绍给小丸子。大家讲古根海姆夫人的生平故事,讲到她的狗狗,小丸子听了大有兴趣。于是,在古根海姆夫人博物馆(也就是她的家),小丸子东瞧西看,挺高兴。
回到公寓之后,小丸子自己画画玩儿,就画白天乘船时看到的两岸的建筑。我看着看着,忽然感觉画的风格很了解。原来,小丸子居然使用了古根海姆夫人博物馆里一幅名画的笔触和色彩。
说实话,那一刻我真的非常欣慰。当父母给予孩子信赖,遵循孩子认识这个世界的规律,给孩子学习的空间,等待的时间,孩子一直会收成到不少不少的。
扫描上方微信二维码,关注阳光家教网